前些天连续接诊了2个女病人,病史类似。都是依从性很差,很有主见,又不信任医生的,而且看来,可能会自食其果,先记录下来,留待随访。

第一个病人,62岁,发现胆囊结石10余年。体检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4天。近来有腹胀。肝胆脾胰B超:胆囊低回声占位,胆囊Ca考虑,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,胆囊多发结石,脂肪肝。胆囊增强CT:胆囊癌考虑。肝内多发异常密度灶,转移待排,建议MR检查。我看到这个报告,委婉地告诉她得了胆囊肿瘤,建议住院评估手术。她说要去看专家。专家门诊:建议住院,患者要求先门诊检查MRI。于是专家给她开了门诊的MRI……结果约到了11月份,她来找我让我帮她重新约早一点。我无能为力。

我们医院门诊预约磁共振平均需要2个月,如果预住院检查的话,一周左右可以做到。这个病人的情况,不管最终评估下来能不能手术,其实都可以先预住院,检查做起来,然后根据检查结果来评估,如果还有手术机会就做手术,如果手术没法做,就做穿刺,然后化疗,化疗后可以再评估效果,最终或许也有手术机会。手术毕竟是根治的首选方法。她自己“作”,要求门诊检查,结果只能是耽误自己。我不知道是她没能理解我说的话还是真的不上心,我已经说得很明确了,跟陪她来看病的她的姐妹也交代清楚。她的情况,2个月后能不能手术很难说。胆囊癌预后很差,5年生存率仅5%左右[1]。这个病例再继续跟踪看看吧。

第二个病人,50岁,胆囊结石10余年,检查发现胆囊充满型结石,胆囊壁毛糙。这个女病人拿着B超单子直接进到诊室,拿着报告单就给我看。我刷了卡发现没有挂号,告诉她要挂号。她说昨天挂过了,今天就来看一下单子。本来想直接拒绝的,想想自己正好空着,就帮她看看吧。B超报告显示:“胆囊充满型结石,胆囊壁毛糙”,而且病史超过10年,联想到上面那个胆囊结石癌变的病人,我强烈建议她手术。“医生,能不能不手术”,“我有糖尿病,能手术吗”,“你们医院好还是邵逸夫医院好”,“住院预约要多久?2个礼拜?怎么要这么久?”对于没有挂号的病人,花费时间口舌给她苦口婆心地解释,建议手术,但她还是不信任。后面有挂号的病人等了好几个。我于是建议她去看专家门诊。她于是走到旁边的位置,问另一个同事。同事看了报告单说,要手术。病人又问:你们医院好还是邵逸夫医院好。邵逸夫医院好,邵逸夫医院好多了!同事毫不犹豫地回答道。“住院预约要多久?”2个月,我们医院要2个月。还是同事套路深。

当我们真诚地给出我们的专业建议,从疾病诊治的角度,都是为了病人好。非亲非故的,如果病人不信任我们,我们难道还求着他们来住院,来开刀吗?成年人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,我们的义务,就是给出正确的建议,明确地告知他们什么是对他们好的选择,最终做出决定的是他们,承担这些决定所带来的结果的,也只能是他们自己。

[1]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.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(2015版)[J].临床肝胆病杂志,2016,32(3):411-419. DOI:10.3969/j.issn.1001-5256.2016.03.0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