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想到,外科医生家里也会缺医用外科口罩
这个正月里就是在刷口罩中度过的。没想到,外科医生家里也会缺医用外科口罩。本来家里有少量口罩备用,这次新冠肺炎(COVID-19)疫情开始后,没有充分认识到口罩缺货的程度,也没有预估口罩消耗的速度。其实根源是犯了武汉政府同样的错误:低估了疫情发展的速度和规模。另外看到雪球公众号推送的这篇文章,也让我放松了对口罩缺货的警惕:根本不存在断货!口罩的生产速度你远远想像不到!中国制造已打响健康保卫战。现在回头看这篇文章,漏洞颇多,我只是选择性地接收了符合自己预判的信息。文章说的口罩生产速度快,产量高的确是事实,但文章没有任何关于口罩产量的确切数据。另外,抛开需求谈供应,毫无意义。在这次疫情中,口罩几乎变成出门的刚需,13亿人里每天就算有1亿人要出门就要消耗1亿只口罩。而关于口罩的产能:
1月29日,国家工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,中国的口罩年产量占全球约50%,最大产能达每天2000多万只。根据口罩业内人士的估计,中国的实际产能肯定远超这个数字,但特殊时期,产能能否真正释放,又如何调配,都是巨大难题。 嘉木木,公众号:三联生活周刊 口罩产能全球过半,为何还是“一罩难求”?
就算各种企业都来参与生产口罩,短期内供需矛盾依然无法化解。
由此可见轻信网络文章的危害。你的信息管道决定你的命运。今年过年走亲访友聚会吃饭全部取消,但偶尔还是要出门几趟,家里口罩一天天减少。虽然有一盒儿童口罩勉强能用,但是防护标准不达标,也就开始焦虑起来。医院上班每天发两个口罩,四小时一换,没法多领。还好老婆单位过年放假前发了10个朝美的KN95,但是疫情不是一两周就能结束,完全不够用。
网上搜了一圈,都是缺货,淘宝和拼多多还有能下单的,但都不发货,也有下单后让退款的,这种都是疑似在套取个人信息的。这个时候个人信息值多少钱,还是口罩要紧,下单。关键时候,浙粮商城群里说有一批KF94,15块1个,赶紧下单了10个。想着先买10个,等过几天放假结束,生产和物流恢复了应该会好买许多吧。现在想来,naive。一方面是假期延长,工人没法返工,生产就不能完全开足马力。同时,假期的延长导致物流的恢复相应滞后,工厂生产的材料、生产出的产品都需要物流来运输。另外就是,目前相当多的口罩生产都已经被政府接管,物资优先供应疫区,给普通消费者能分到多少还不确定。过了几天浙粮第二批口罩上架抢购,开始每人限购,10个价格198。和老婆各抢了10个。口罩危机暂缓。到前天第三波抢口罩的时候,已经抢不到了。
之前的新闻说杭州口罩缺口400万。随后杭州开放了网上免费领口罩,每人5个。我抢了几天,都没抢到,虽然10天之内只能领一次,但杭州户籍人口近1000万,每人5个是5000万,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去抢,每天需求也是500万。怎么可能满足呢。随着每日确诊病例数下降,疫情眼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,免费口罩发放也在12日结束,但口罩还是刚需。
所以继续抢口罩吧,非常时期,就不管什么价格了,拿到货再说。以前在结核病房的时候,工作的时候也是戴3M N95 1860型那种,当时传染科老师认为戴1个N95和2个外科口罩的防护是差不多的。质量不过关的就戴两个,不直接接触感染者,只是生活预防,防护总够了。
昨天总算拿到一盒群里买的口罩,据说是香港的货源,5块钱一个,50个,3层。拿到后发现的确是三层,只是很薄,非独立包装,属于三无产品,只好先放着,暂时不敢用。年前在一个医生群里有个好心人托亲戚从土耳其帮我们带口罩,我顺便要了50个,但口罩没到,她去支援新冠肺炎病房了,支援状态下需要隔离,口罩的事暂时搁浅。老婆单位开工了,又发了5个KF94和5个普通的薄口罩,现在家里的口罩只是暂时够用,还须从长计议。
今天看到预测疫情结束时间的文章:【科学预测】各地疫情结束时间表!
随着每日确诊人数逐渐下降,疫情好像已经出现了拐点,以至于舆论都开始乐观了起来。希望疫情早日结束,不用再抢口罩了。